把乐器变成消费电子 PopuPiano在冷门赛道实现破圈之旅

2023-08-23 10:03:36

  企业名称:

 

  PopuPiano音乐密码

 

  创立时间:2015年(母公司视感科技创立时间)

 

  核心产品:智能乐器(音乐学习机)

 

  销售渠道:Indiegogo、独立站、亚马逊、京东、天猫、抖音

 

  主要市场:北美、国内

 

  融资情况:获真格基金、小米科技、顺为基金、简鸣资本等投资

 

  历经四年的打磨后,视感科技最新的一个产品——PopuPiano音乐密码,终于在去年正式面世。

 

  这款外形像是个mini键盘的智能乐器,被视感科技定义为“音乐学习机”。它在去年6月通过众筹平台Indiegogo试水海外市场,短短一个月便拿下近60万美元的众筹金额,并于9月在国内市场正式发布。

 

  在公司创始人兼CEO张博涵看来,PopuPiano音乐密码达到了对初学者最理想的产品状态——即时反馈、软硬互动、上手高效,比此前推出的Poputar智能吉他、Populele智能尤克里里都更电子化、游戏化。它的中文名恰恰就诠释了视感科技试图用全新产品形态让小白用户解开“音乐密码”、走进音乐世界的初衷。

 

  从智能吉他到智能尤克里里,再到智能键盘,视感科技彻底完成了“把乐器做成消费电子”的目标。正如张博涵所言:“我们认为,乐器智能化最大的使命,还是让不会音乐的人,都能理解并极低门槛地操作音乐,才能让乐器这样需要培训的一门技能,真正走入千万年轻人的世界中。”

 

  PopuPiano音乐密码的诞生,可以说是视感科技在小众品类探索道路上交出的一份答卷:如何让乐器跨越从好产品到好商品的“天堑”?如何在一个不太大的市场空间里寻找到破局点?

 

  01、瞄准零基础用户 用“智能化”拓宽乐器市场范围

 

  长久以来,乐器都是个较为冷门的产品赛道,其面临着种种尴尬境遇:

 

  其一,行业相对传统、分散。拿一把吉他来说,生产流程要经过上百道工序,如果要走入高端市场,对细节的要求更加苛刻。据悉,一把传统吉他的生产流程可能在90天左右。因此,在大众的印象中,乐器行业缺乏一场技术性的革命。

 

  其二,对初级用户来说,学习乐器的成本过高。动辄上万元的器具价格、看不到边的报班费用,几个月起步的学习时长,较高的试错成本,都让人望而却步,乐器产品赛道自然也难以触及到更广泛的用户群体。

 

  智能乐器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乐器作为商品存在的缺陷。其价格普遍在几百到几千不等,让用户的使用成本得到降低;精准数据把控下,产品品控更加稳定、标准化,产能得到大幅提升;搭载有智能面板,基础功能更为全面。不过,这些功能还是更多地指向有一定音乐基础的玩家,初学者的困境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而这也成为了视感科技的市场切入点。

 

  “有很多的同行在探索如何把乐器做得更好,或者让一些已经会弹的人更得心应手。但我们认为这并不是把乐器这个品类做大的方向。”张博涵谈道,“乐器这个品类如何智能?在我们的理解中,核心还是要回到如何把不会音乐的人,变成会音乐的人,这才是真正的智能化,也是这个本来就不大的领域唯一的做大机会。”

 

  视感科技观察到,此前自己所推出的Poputar智能吉他和Populele智能尤克里里,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阻碍初学者投入的因素:作为弦乐器,长时间的演奏难免会让人出现手疼、手指蜕皮的现象;音准、设备的调试也是一个小的阻碍点。这些看起来都是很细微的麻烦,积累多了则会相当程度上降低一个用户从不会音乐到会音乐的概率。

 

  基于此,视感科技选择了键盘这个品类,采用拼接的模式打造出PopuPiano音乐密码,简化左右手的演奏方式——利用磁吸把右侧29键的触感压力MIDI键盘(即乐器数字化接口键盘,能输出MIDI信号)和左侧6键的和弦“胶囊”拼接起来,将键盘左手演奏简化到和弦和伴奏,右手演奏简化到键盘弹奏和主音。这样的改造,能够降低初学者在学习前期左右手合奏的难度,又可以使初学者以最快的方式建立起能弹奏出音乐的成就感。

 

  此外,视感科技在产品的交互上下功夫,解决乐器领域长久以来存在的“人教人”难题。“它只通过APP与硬件的游戏互动,就能完成弹出人生第一首歌的目的,这能够让用户有惊喜感和超预期的效果。”张博涵解释道,“人教人弹琴这件事已经发生了几百年了,但是不靠人就能把人教会这件事还没有团队做到,这也是我们迭代产品主要的方向。”

 

  02、从乐器到消费电子 背后是“硬件+软件+内容”的产品模式

 

  经历数年发展,智能乐器赛道每年都有新玩家入场,但在“学会”这个市场空间,仍大有可为。张博涵观察到,大多数做硬件的生产商仍然是传统逻辑,将硬件作为整体产品的核心,而忽略了软件的搭建。而如Yousician一般的海外音乐教育平台,虽然将教育初学者放到了核心位置,却没有涉足硬件领域,高昂的乐器成本没有得到解决,硬件与教学之间也缺乏交互。

 

  基于这样的洞察,视感科技打造出了一套“硬件+软件+内容”的产品模式,即用消费电子的模式重新定义乐器。

 

  作为一款电子消费品,过硬的颜值必不可缺。PopuPiano音乐密码采用科技感炫彩灯光设计,用户在演奏时会伴有相应的灯光感应,且可以调节灯效,自由搭配主题风格。此外,视感科技将PopuPiano音乐密码的整体空间结构做得更轻薄,大大提高了产品便携性。

 

  PopuPiano音乐密码的拼接玩法也为以后的硬件升级留下了空间:产品左侧6键的和弦胶囊可自由更换,也可以将和弦胶囊换成左手键盘,从而使音乐密码变成一个满足钢琴弹奏需求的长键盘。

 

  在配套交互软件建设上,视感科技2020年便推出了APP“音乐CP”,并以“PopuMusic”的名称面向海外市场,进一步丰富玩法,将PopuPiano音乐密码从一个乐器打造成一个玩具。如即将上线的“AIGC三键成曲”和“AIGC音乐续写”功能,利用AI辅助生成乐段,并可直接转化成瀑布流游戏,以游戏化的方式带动用户学习。

 

  “我们的战略只有一句话——把不会音乐的人,变成会音乐的人。如果完全通过教学、上课的方式,很难吸引到大多数人群。学习这件事儿一定得放在玩里才是效率最高的,才能吸引到最大的人群。”张博涵指出。

 

  “有了这些小的功能点缀,才能把一个功利属性的产品变成一个更有温度的产品。玩具化不是一个贬义,要通过各种游戏化和娱乐化的方式增加用户上手的兴趣度,维持心力,而不是受挫或是看不到进度条就放弃。”他补充道。

 

  内容的搭建优势则来自于视感科技的团队。据张博涵介绍,其团队核心人员基本都会演奏吉他、钢琴等乐器,对内容的大致方向有一定了解。自去年9月上线第一版内容课程体系以来,视感科技通过社群收集了数千名用户的意见反馈,并将在今年4月推出第二期教育课程。内容体系的优化也被张博涵视为是视感科技出海的动力:“我们用了一种更加交互化的方式来做内容,适配所有语言,更具备全球化基因。”

 

  03、进军海外市场的机遇与难题

 

  张博涵谈到,PopuPiano音乐密码的推出,是视感科技补全出海板块的重要动作。相比于国内,海外音乐市场发展更加成熟,用户对音乐的理解力、消费力更为先进,年轻人群和专业音乐爱好者的购买意愿也更强烈。“好的音乐产品就应该是一个国际化,没有国际限制的产品。”

 

  此前,受疫情影响,视感科技的海外渠道主要布局于线上。这一定程度上贴合了PopuPiano音乐密码等产品的消费电子属性——通过一段精简快速不超过1分钟的视频,用户可更高效完成弹奏技巧的攻略式上手;通过颜值高,可玩性好的电子消费品方式,改变传统的行业模式,赢得消费者好感。

 

  在海外众筹的过程中,视感科技持续收到来自消费者的正向反馈:在众筹平台Indiegogo上,针对PopuPiano音乐密码的评论已有1700余条,消费者不断从使用体验等方面提出对产品的反馈。在Instagram、Youtube等平台上,也有相当的海外用户对其产品进行测评,对外观设计、初学者友好的设定及细节功能等表示喜爱。

 

  “我只是一个对音乐浅尝辄止的人,曾经尝试过GarageBand,但是它或许让人有点不知所措,而PopuPiano要容易得多。”有用户这样评价。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2022年的市场寒冬,借助线上流量大潮成长起来的DTC品牌们,如今都面临着消费者缩减支出、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各种成本不断上涨等问题,甚至不断有品牌破产的消息传来。全域发展已成为大家规避风险、获得新增长的共识。

 

  除此之外,海外市场的乐器购买行为多发生于线下实体店,这也这也要求视感科技重视线下的上手体验。张博涵向金砖跨境介绍到,视感科技将在今年通过线下展会等方式构建起更丰富的海外营销体系,并深度运营品牌独立站、亚马逊等渠道。

 

  在具体的市场选择上,视感科技当前的重心放在了北美。“首先肯定是选择最大的市场进攻。如果能把北美做好,几乎说明你能把国际上更大范围的市场做好。”张博涵指出。

 

  尽管海外市场的音乐文化基础更好,内容“吃水线”更深,智能乐器的市场反响也更好,但张博涵也意识到,它仍需要更多的市场培育。“从不会音乐到会音乐,应该用什么?目前还没有很成熟的解决方案,市场心智还是空白。”他谈道,“痛苦也在这儿,这个产品并不是大家一下就能明白;优势也在这儿,但凡大家都明白了,机会可能就轮不到我们了。”

 

  “根源还是要看产品力够不够硬、够不够强,它突破某个阈值的时候所有人都会知道,但这个值可能需要多年的积淀。ChatGPT在1.0、2.0期间无人问津,但产品力突破到3.5和4.0,就立刻成为了真正的领头羊。”在张博涵看来,能不能找到突破市场的“甜蜜点”,既是做产品的难处,也是做产品的快乐。